今天是 2025 年 7 月 13 日,是劉曉波先生逝世八週年的日子。八年前,他帶著未竟的理想,在中共的嚴密監控下,於獄中離開了人世。劉曉波是自 1938 年德國記者卡爾•馮•奧西斯基以來,首位在關押中去世的諾貝爾獎得主。對我來說,他的離去是中國自由事業的巨大損失,但他的精神與思想,卻像一盞明燈,在漫漫長夜中繼續指引著我們前行。

Read more »

最近,國際局勢變幻莫測,我在關注新聞時,心頭總有一份沉重。特別是關於台海的討論,在我看來,早已不是地區問題,而是關係到整個世界秩序的重大考驗。過去人們常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現在,北約 秘書長 呂特 的話更讓我警醒,他說:「台海如果一旦有事,就是北約 有事。」這句話,我想,是我們每一個關心國際時事的人都必須認真思考的。

Read more »

最近這段時間,我在觀察中國經濟時,感受到一種非常強烈的撕裂感。一個「中國」閃閃發光,那是官方媒體上描繪的景象:我們引以為傲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正被塑造成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國產大語言模型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也讓許多人重拾了民族科技自信。但另一個「中國」卻是黯淡蕭條。現實中,欠薪事件頻發、失業問題嚴重,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社會保障不足,消費持續疲軟,地方債務危機更是加劇。人們不禁要問:科技突破和產業升級,為什麼沒有轉變成普通人的好日子?這所謂的「新質生產力」,究竟是經濟轉機,還是一種精英的幻覺?

Read more »

2025 年 6 月 28 日 倫敦,特拉法加廣場 ( Trafalgar Square ) 附近的聖馬田教堂 ( St Martin-in-the-Fields Church ) 外,正值英國熱浪炙烤的午後,我與近五十位在英港人,還有聯合起來的中國人與其他支持民主的人士,一同發起了一場特別的快閃默站行動。我們手中高舉的標語,紅底黃字寫着「沒事 Everything is Fine」,旁邊是更具諷刺意味的註腳:「Everything is fine, if you just stay silent」(一切如常,若你只保持沉默)、「Everything is fine… until the truth must hide」(一切照常… 直到真相必被埋沒)、「Everything is fine in Hong Kong, right are gone, life goes on」(香港一切如常,權利消失了,仍要繼續生活)。許多行動者身上纏繞着紅繩,甚至有人嘴上貼著紅膠帶,象徵着「封口禁言」。這次全球行為藝術活動,不只在英國四個城市,更在德國、英國、日本、瑞士、美國、加拿大、台灣等全球二十座城市遍地開花,這就是為了反駁中共「香港一切安好」的大外宣。

Read more »

最近,台灣賴清德總統在「國家十講」中強調台灣「當然」是個國家,其未來應由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我深表贊同。這不禁讓我想起多年來中共不斷重複的洗腦宣傳,聲稱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只要稍加閱讀歷史,便會發現這種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Read more »

6 月 14 日,倫敦的天氣不错,但我的心卻很不安。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皇家鑄幣廠舊址,與數千名來自香港、西藏、新疆、台灣,甚至英國本地的朋友一起,高聲反對中國興建那個所謂的「超級大使館」。站在這裡,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也更清楚我們為何而戰。

Read more »

又到了一年的這個時候,空氣裡似乎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沉重,但表面上一切如常。然而 2025 年的 6 月 2 日,竟然有人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時,衝出人群,奔向旗杆。看到這個消息,我心裡咯噔一下,倒不是驚訝於有人反抗,而是選在那個地方,那個時間,以那樣的方式,這太具有象徵意義了。

Read more »

當我看完這個影片,瞭解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近年來的訓練模式和基礎建設時,心頭總會湧現一股寒意。特別是從衛星圖像和官方釋出的訓練片段中,能看到北京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一場目標明確的軍事現代化。其目的,在我看來,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解決」台灣問題,甚至不惜動用武力。這不僅僅是猜測,而是有實際證據支撐的準備工作。

Read more »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PRC)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軍力。這不僅僅是為了鞏固其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崛起,而是有著更具體的目標:透過軍事入侵、封鎖或兩者結合,以武力實現北京領導人所謂的「台灣與祖國統一」。習近平,這位被形容為「擴張狂的獨裁者」(megalomaniacal dictator),正不斷告誡黨內幹部與全國人民「準備戰爭」,而且特別是為了這場將他置於毛澤東之上的「加冕勝利」。

Read more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