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中共的百年馬拉松

這本書揭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現實:許多西方專家對中國的看法可能存在根本性的誤讀。長期以來,許多人傾向於相信通過接觸和開放,中國會逐漸走向民主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然而,最近讀到的一本書,比較全面地講述了中國戰略意圖。
這本書的作者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是一位在美國政府中研究中國問題數十年的專家,他曾為多位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提供諮詢。與許多同事不同的是,白邦瑞 挑戰了華盛頓普遍認為中國正在走向民主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實際上正在實施一個長期而祕密的戰略,旨在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主導大國。
這項戰略被稱為「百年馬拉松」,它的終極目標是在 2049 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之際,達成這一宏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系統性地運用了多種手段,包括經濟、軍事、外交、技術以及對全球的觀念影響。這並非是一個被動發展的過程,而是一個積極主動、具有清晰路徑圖的策略。
書中提到,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從美國和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包括軍事技術、經濟管理甚至情報工作。這種學習並非是為了融入現有體系,而是為了更好地挑戰和最終取代它。例如,在軍事領域,中國大力推進軍事現代化,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旨在阻止美國介入其周邊地區的衝突。這包括對海軍、空軍、彈道導彈以及網絡戰能力的投資。書中提到,中國在網絡空間的活動尤為引人注目,被視為獲取情報和技術、甚至用於軍事目的的關鍵手段。
在經濟方面,中國的策略是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同時逐步建立自己的全球經濟影響力。這涉及到支持國有企業走向海外,獲取關鍵資源和市場,並在國際經濟組織中尋求更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許多人以為這些經濟活動是自然發展,但書中的觀點認為,它們是精心策劃的「百年馬拉松」戰略的一部分。甚至像孔子學院這樣的機構,也被視為擴大中國軟實力、影響全球觀念和削弱西方價值觀的工具。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引用的許多來自中國內部的聲音和資料,似乎支持了「百年馬拉松」的存在。這包括中國戰略家和分析人士的著作、內部討論以及對外釋放的信號。這本書認為,中國領導層長期以來都在遵循一套源自古代兵法和歷史經驗的思維方式,將長期規劃和欺騙視為核心戰略要素。他們對外展現的「和平發展」形象,可能只是實現其更宏大目標的策略掩護。
回顧過去幾十年,許多看似孤立的事件,如中國加入 WTO,獲得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以及在貿易、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方面的爭議,如果放在「百年馬拉松」的框架下重新審視,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意義。這些都是中國精心設計的步驟,而非偶然。
書中也提到,美國在過去對中國的「接觸」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一種樂觀的誤判。美國政府、學者和企業曾普遍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國際體系,它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加開放和民主。然而,書中的分析認為,中國領導層利用了這種誤判,從西方獲取了技術、資金和知識,同時並未放棄其對權力的控制以及挑戰美國霸權的目標。
這本書的觀點提供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視角,解釋了為何中國在經濟崛起後並未走向政治改革,反而更加強化了黨的控制。這或許正是「百年馬拉松」策略的必然結果:強大的國力是為了服務於政權的穩固以及更長遠的戰略目標。
總之,這本書讓展現了一個與官方宣傳和西方普遍認知截然不同的中國形象。它描繪了一個耐心、狡猾且野心勃勃的中國,正在一步步實施一個旨在改變全球力量平衡的宏大計劃。這深切體會到,理解中國的真實戰略意圖,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其體系內外的人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這一點,或許是看清中國未來走向以及其對全球影響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