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致命中國》:赤龍崛起帶來的多重挑戰
由於中美關稅戰,最近讀到一本書《致命中國》,內容深入剖析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對全球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所造成的種種危害。這些文字描繪了一幅令人警惕的畫面,指出中國的崛起,遠非單純的經濟現象,而是一系列帶有攻擊性和掠奪性的行為,對各方面都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由於中美關稅戰,最近讀到一本書《致命中國》,內容深入剖析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對全球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所造成的種種危害。這些文字描繪了一幅令人警惕的畫面,指出中國的崛起,遠非單純的經濟現象,而是一系列帶有攻擊性和掠奪性的行為,對各方面都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讀過一些關於美中潛在衝突的討論,我深感這不僅是一些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分析,更是一份迫使我們正視「既有的強權,應該如何對面崛起中的強權?」這一修昔底德式( Thucydides )困境的警示錄。現在的核心關切——中美衝突似乎難以避免,尤其是在區域熱點如台灣、朝鮮半島、東海、南海以及中印邊境等問題上——卻是當前國際關係中一個無法迴避的嚴肅議題。
多年來,我持續關注中國的發展。深入研究一些資料後,我不得不說,當前的中國,正顯露出「 失速 」的種種跡象。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減緩,而是在政治、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等多個面向,都呈現出一種失去控制的態勢,而這一切,似乎都與過去十年間,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所推進的近乎個人獨裁式的統治方式有關。
大部分人對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強大、繁榮「超級大國」的固有印象。哈里 · 羅賓 ( Harry Rowan ) 在 2007 年的預測,認為到 2025 年,中國將會成為「自由國家」的一員。然而,現實顯然與此相悖。與此同時,南韓和台灣在經濟發展後都成功走向了民主。為什麼 哈里 · 羅賓 這樣的智者會預測失誤? 根本原因在於人們未能或不願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共產主義就是共產主義。這點,讓它與南韓、台灣等走向民主的國家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 後中共的中國 」究竟意味著什麼?最核心的定義是:當中共政權解體,其財政支付系統也隨之停擺。這聽起來似乎過於簡化,但深入探究便會發現,這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我們可以將中共這個政權,視為一個由「 骨架 」支撐起來的龐大集權機器。這個機器管理著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而維持這部機器運轉,從最上層的權力指令貫徹到底層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金錢。錢,是機器的潤滑劑;沒錢,機器就會停擺。因此,財政收支能力,才是衡量這個政權是否可能解體的終極指標。
這些日子,我感覺自己像活在一種持續的陰霾裡。每天打開新聞,那些撲面而來的讓人揪心的政治新聞,感覺自己像是被海量的資訊淹沒,就像無數細密的針,扎得心裡生疼,麻木又無能為力。我開始意識到,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政治抑郁」吧。
這些年來,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速度令人感到既震驚又不安。特別是自從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一些過去潛藏的問題被推到了檯面上,一些新的觀察和判斷也隨之浮現。西方政界出現了一個新詞,一個讓我深感必須仔細審視的組合: CRINK。
近年來中國社會瀰漫著一股日益強烈的民族主義氛圍。這股情緒不僅體現在官方宣傳中,更深入影響著民間輿論場,尤其是透過社群媒體放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一些被官方視為敏感或「反華」的國際議題,如香港民主運動、臺灣主權,或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任何與官方口徑不一致的表態,都可能面臨來自政府和民間的嚴峻風險。
過去,曾經以為獨裁國家不過是幾個壞人控制軍隊與警察,透過暴力威嚇人民。但進入二十一世紀,現實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當今的獨裁政權不再是單一惡人掌控,而是由一個個精密的網絡控制。這些網絡仰賴用於竊國的金融架構、複雜的維安體系,以及提供偵察監控、政治宣傳、不實資訊的技術專家。令人憂慮的是,這些統治網絡不只是在國內運作,也與其他獨裁國家的網絡往來,甚至與民主國家的成員互通聲息。
這幾年,生活在中國,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是:告密和揭發的風氣正在回潮,而且愈演愈烈。從光鮮亮麗的當紅明星,到那些本來就處於社會邊緣的女權主義者、異議者,再到尋常百姓,甚至連自己的朋友圈都變得不再安全。這種景象,跟我們從歷史書上讀到、從長輩口中聽到,甚至是從書裡看到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那種「大義滅親」的紅衛兵文化,真的像得讓人心驚。